close

 


遙遠的普洱茶


  


相傳在遙遠的1700多年前東漢時期,雲南這個神奇的地方便有了人工的茶樹栽培,而明代引入中原“蒸之、搗之、拍之、培之、穿之、封之”(陸羽«茶經»)制茶法後開始發展茶葉貿易,清順治十八年(西元1661年)政府應西藏賴喇嘛要求開始在雲南建立茶市大規模組織雲南壓制茶進藏,而為了規範市場和和向茶商徵稅,清朝政府規定雲南銷售往藏區的茶為七子餅茶,暨規定了當時普洱茶的包裝為每七圓餅一筒,每筒重四十九兩,而百年風雨的不斷發展,至西元1825年,終於使“普洱茶名遍天下”(清·阮福«普洱茶記»)。


 


清代是七子餅茶創制的年代,雖然年代久遠,跨越几個世紀,今天的雲南仍然保留著製做成這一包裝和樣式的傳統,現在制茶者,遵照傳統將茶葉制成350公克至375公克(舊時的七兩)一餅,并將七個這樣的餅用當地竹芛葉將包裝起來,運送至銷售商處出售。


 


而雲南茶葉能從蠻荒之地費盡周折銷售往遙遠的西藏,這是因為雲南產的大頁種茶味道極其苦澀且較重,最耐沖泡,受到藏族同胞的喜愛。這就使滇茶銷售不斷成長,在西元1938年前後滇茶平均每年有近1000公頓茶葉運往西藏,1500公頓運往越南、泰國和新加坡。


 


為了保持住茶葉的原味,茶農們在政府官員的監督下,嚴格將春天最好的茶葉加工成芽茶、蕊茶、宮廷團茶送往皇宮,而其他的茶葉則準備進入市場銷售,但在他們開始走上遙遠的從雲南到北京,或是從雲南到西藏的道路之前,他們都在離開茶樹後必需經過兩道精密的製做工藝,一是在陽光下曝晒,變成晒青茶,再就是蒸煮和壓制成圓餅茶, 之所以說精密,是因為這決定了茶葉中的含水量和初發酵度,而後期近100多天的長途運送過程,茶商為了給茶葉“保水”,又不斷地往茶葉上撒水,這樣的過程,也就造就了皇室和西藏同胞特別期待的“雲南味道”。而這個不斷讓茶發酵的過程,也就延習成了今天製做七子餅茶的重要工藝,至今,中國的茶博物館內還存放著這樣製做出來的皇室貢茶。


 


但無論是經歷過多少個年代,跨越多少時空,終於在今天,普洱茶還是保存著當年的風采、穿著几個世紀不變的傳統服裝向我們走來,在美麗而神奇的雲南,在一片厚重的紅色泥土中散發著它特有的濃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北哥 的頭像
    北哥

    雲普雅韻~~~茶與茶器的小天地!

    北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