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下關茶廠的制式茶品
- 沱茶篇
下關茶廠位於雲南省大理市,地處蒼山南麓、洱海西岸。同勐海茶廠一樣,同為中國近現代最重要的普洱茶、緊壓茶企業之一。其前身為1941年創建的“康藏茶廠”,此後曾多次更名。1950年正式定名為“雲南省下關茶廠”。在上世紀50年代中期國家全行業公私合營的歷史中,下關茶廠先後併入當地私商茶號和部分國營小廠。1994年組建為“雲南下關沱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更名為“雲南下關茶廠沱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下關茶廠的產品,早期餅、沱俱有,後期則以沱茶為主。早期下關沱茶,主要供邊銷及出口,多被立時消耗掉,故留存的茶品並不多。嚴格意義上講,後期的下關沱茶由於製造工藝于傳統的曬青茶制程存在顯著差異,已經不能歸類為“越陳越香”的普洱生茶系列。而早期下關茶廠生產的餅茶,如印級茶系列,中茶簡、繁體系列,依舊在老茶市場上佔有一定比例,並由於其優良的品質而享有很高的聲譽。 在下關茶廠民營化改制之際,本文針對市面上常見的下關制式產品(緊壓茶品)做一簡要的總結和介紹。並為消費者選購理想的茶品提供一些建議和年代鑒定依據。 下關茶廠素以沱茶聞名。建國後,其沱茶產品一直持續生產,花色品種不斷推陳出新。據【香港茶史學者何景成先生研究】,在國營下關茶廠五十餘年的歷史中,生產的沱茶計有7大系列11種口感。
- 甲級沱茶----甲級沱茶是下關廠生產時間最久、產量最大的常規產品。甲級沱茶於1951年投產後,一直延續生產至今。早期的甲級沱茶,規格有250克、125克兩種;70年代以後,被現在常見的100克規格所取代(但由於訂單的要求,特殊重量的沱茶也曾有少量生產)。甲級沱茶,沱高約4.3釐米,外徑約8.3釐米,早期使用“中茶商標”,自1991年以後註冊使用“松鶴”商標。甲級沱茶的年份斷代依據,主要有重量、沱型、包裝材料的質地與印刷等。1993年以前,甲級沱茶使用油光格紋黃紙包裝,約在1992年以後更換為無光的格紋黃紙,1997年開始使用綠色食品標誌。便裝材料整早期多為五顆裝牛皮紙筒,精裝為單顆紙盒包裝。2000年以後,條裝材料改為複膜紙袋。
- 乙級沱茶與一級沱茶----為解決省茶司中低檔毛茶原料過量積壓問題,1988年下關茶廠開發投產乙級沱茶,其間1991—1992兩年間一度停產。1993年恢復生產,因考慮到消費者心理接受力,更名為一級沱茶。此後兩種名稱時有混用。茶品規格為100克,沱高約4.1釐米,外徑約8.2釐米。早期使用中茶商標,1993年後改用松鶴商標。據稱,標注“乙級”的主要銷往甘肅,標注“一級”的則主銷其他省份。
- 丙級沱茶與大眾沱茶----丙級沱茶投產於1988年,同乙級沱茶一樣,是為解決省茶司中低檔毛茶原料積壓而開發的產品。1991—1997年間一度停產。1998年恢復生產,茶品配方與1988—1990年間的丙級沱茶不同。且因考慮到消費者心理接受力,更名為大眾沱茶。茶品規格為100克,沱高約4.1釐米,外徑約8.2釐米。早期使用中茶商標,1993年後改用松鶴商標。
- 特級沱茶 ----下關茶廠因2003年接盤商訂單,投產特級沱茶。茶品規格為100克,沱高約4.3釐米,外徑約8釐米,使用松鶴牌商標。外包裝有複膜紙袋條裝與單顆盒裝兩種。
- 蒼洱沱茶----此茶曾與1959年及1979年生產兩批,作為國慶獻禮饋贈外賓。茶品規格為250克,沱高約6釐米,外徑約12.5釐米。圓形紙盒包裝,使用中茶商標。2001年,蒼洱沱茶成為下關茶廠的常規產品,產品規格與及配方不變,外包裝為正方形紙盒,使用松鶴商標。
- 大理沱茶---- 1984—1985年間,其由於省茶司庫存春芽青毛茶過多,故委託下關茶廠代加工過兩批獨特的產品——大理沱茶。產品規格為100克,沱高約4.3釐米,外徑寬約8.3釐米。牛皮紙袋包裝。第一批1984年生產219噸,第二批1985年生產100噸。
- 銷法沱茶及普洱沱茶----下關茶廠的銷法沱茶(熟茶)有大、小兩種規格。大沱生產於1975—1998年。產品規格為250克,沱高約6釐米,外徑寬約12.5釐米。正方形紙盒包裝。小沱茶生產於1976以後。產品規格為100克,沱高約4.2釐米,外徑約8.2釐米。圓形紙盒包裝。這兩款不同規格的茶品皆使用中茶商標。 普洱沱茶投產於1998年。其品質、規格與100克銷法小沱基本相同。主要區別在於外包裝為簡裝牛皮紙袋,印刷文字由“雲南沱茶”更改為“普洱沱茶”,以示其為熟茶茶品。使用商標為松鶴。
- 餅茶篇
- 印級圓茶---- 自上世紀50年代初,下關茶廠生產了現在稱為“印級圓茶”的紅印、綠印、藍印甲乙級圓茶。這些產品,長期以來的普洱茶書籍中都誤解為勐海茶廠生產。但前不久,在早期勐海、下關廠的相關史料中,發現了勐海廠早期只有經營原料收購、調配業務,而印級茶都是下關茶廠生產的相關證據。並且,坊間所稱的印級茶年代承接也被進出口公司的紀錄所修正。印級圓茶,最早生產的是綠印(藍印)系列,後因綠色原料在衛生檢疫中未能過關,而改印全紅包裝。 印級圓茶的外包裝紙張的印刷,上方為自右至左橫書大字“中國茶業公司雲南省公司”,下方為小字“中茶牌圓茶”,中間為八中茶商標。內飛為印刷八中茶商標的方形小紙條,沒有其他字樣。印級圓茶整體品質優異,尤以紅印、無紙紅印等為佳。這些茶的原料,據【臺灣石昆牧先生研究】,主要來自於西雙版納勐海地區班章、巴達、布朗諸山的野放老茶樹,故茶質厚重,茶韻深沉。壓制印級圓茶的模具,是石模手工壓制。印級圓茶歷史悠久,已經經歷了四、五十年的陳化,現在身價皆已過萬元,非普通消費者所能接受,業已漸漸從流通市場中消失。上世紀80年代,曾有茶商延用印級茶印刷版式包裝當時的新茶品,這些茶今日被少數無良商家冒稱印級圓茶出售。選購、收藏印級圓茶,需要對當時的紙張、印刷、油墨、茶材拼配等環節有細緻瞭解後方可避免失誤。
- “中茶簡體字”餅茶---- 下關茶廠的中茶簡體字生餅,是承接印級茶之後生產的餅茶。茶餅的外包裝紙張印刷有三種格式:( 1)上方是自左至右的大字“云南七子餅茶”,中間為八中茶商標和“中茶牌”字樣,下方為“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省茶叶分公司”(17字,因“國”“產”“進”“葉”等文 字為簡體字而得名)。( 2)下方印刷“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省分公司”“7(17字),其餘格式同上。( 3)上方大字“中国雲南七子并茶”,下方小字“云南省下关茶廠出品”,中間為八中茶商標及“中茶牌”字樣。這款二簡字包裝比較少見。中茶簡最早生產於1972年,為平板顆粒底鐵餅,僅生產過一批。過去坊間曾認為這批茶出自昆明茶廠,稱之為昆明鐵餅。近期在下關廠的早期資料和廠內老茶人的回憶中,找到了為此款茶正名的依據。以目前的資料,文革時期下關茶廠僅生產過此一批鐵餅。同時,推測1972年也正是雲南諸茶廠最早使用機械模具的開端。一些茶書中所謂50年代機器模具云云,並不真實。 70年代末、80年代初,下關廠恢復了餅茶的生產,產品既現在茶界所說凹槽底中茶簡,一直生產至1985年前後。此後,中茶簡體字被中茶繁體字所取代。早期的下關鐵餅,茶菁原料多有從勐海地區調配,故茶質優異,可與勐海餅茶比肩。
- “中茶繁體字”餅茶 ----中茶繁體字生餅,是下關茶廠承接中茶簡體字鐵餅生產的。其外包裝和中茶簡很近似,主要差別在於茶餅正面下方的文字為“中國土産畜産進出口公司雲南省茶葉公司”(18字,因“國”“產”“進”“葉”等文字為繁體字而得名)。 中茶繁,最早生產於1986至1987年,是應日本訂單生產,嘜號8653(後因嫩菁不夠,改用低級原料拼配,嘜號8663)。第一批的中茶繁,由於其原料中拼配有野生茶,故茶質特優。但由於特殊原因,這批茶被日方退單而改買勐海茶廠8582,因而積存在深圳進出口公司的倉庫中,在數年中分批銷售掉。 1988年以後,中茶繁持續有生產,嘜號變更為8853。1993至1996年間曾一度停產,1996年後恢復生產至今。
- 其他餅茶----下關茶廠的鐵餅系列,還有“藍印鐵餅”和“紅印鐵餅”兩種。這兩種鐵餅,曾被認為與印級圓茶同期。近期何景成先生等人考證得知,此兩款茶生產於1980年前後,藍鐵生產在先,以印刷顏色的差別及油墨褪色等因素,外包裝紙有若干種;紅鐵生產在後。
- 結語----下關茶廠的常規產品,亦與勐海茶廠相同,多有固定的嘜號,如甲級沱茶為7653,熟沱7663,熟磚7563,中茶繁體字青餅8653、8853(8663),熟餅8663,等等。但知此情況的商家與消費者甚少。故坊間常傳有“下關產品沒有編號”的誤會,實是資訊不流通所致。 早期的下關青餅、青沱,由於使用較標準的滇青曬青毛茶工序,故品質優異。上世紀90年代以後,由於烘乾工藝的全面應用,許多普洱茶老茶友都認為這類產品更適合新鮮品飲,而不利於久存陳化。此情況消費者在選購、收藏時須加以關注。由於雲南下關茶廠聲名遠播,其產品常被其他茶廠仿冒,加之近年來普洱茶市場的年代造假防不勝防,所以敬請廣大茶友在選購茶品時務須謹慎,切忌按圖索驥! 參考資料:《雲南省下關茶廠志》 《下關沱茶複刻版專輯》 《雲南省地方誌》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