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托起夕陽變朝陽 李瑞河的天福傳奇


 


……逝者匆匆,老驥伏櫪,志在茗風締大同,放眼望,想古今中外,誰與爭鋒?」


 


從台灣天仁茗茶到中國天福集團;在如日中天時一敗塗地,又跨海重生東山再起,李瑞河奇蹟似地托起事業的夕陽變朝陽,在兩岸茶產業中扮演領航者的角色。


 


1997年,亞太經合會(APEC)在加拿大溫哥華舉行,天福的代表作「813茶王」獲選為餽贈與會元首的紀念品,讓台灣人蔘烏龍茶登上國際舞台。2001年,APEC在上海舉行,天福茗茶再度獲得青睞,被選為大會用茶。


一再地在國際重要場合露臉,使得天福集團與台灣茶的聲望跟著水漲船高。天福總裁李瑞河的聲名,也在沈寂多年之後,由中國再度紅回台灣,喚醒大家對這位老茶人的記憶。


 


 


誰與爭鋒?


「應該要升我當將軍,」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第一梯上等兵退伍的李瑞河說,當年在部隊裡高喊要「反攻大陸,解救苦難同胞」,如今自己不費一槍一彈就收回400公頃失土(天福茶園面積)、解救6000位(天福員工)大陸同胞,實在「居功厥偉」。


 


以福建漳浦為根據地的天福集團,自1993年創辦迄今,除了茶園外,目前旗下還有6家茶葉及茶食品加工廠、576家直營茶莊、2處高速公路休息站服務區、一座茶博物院,以及興建中、2007年即將開始招生的「茶學院」。而這急速竄起、規模龐大的集團,竟是李瑞河在台灣重跌一跤後,跨海中國的「東山再起」之作。


 


天福並不是李瑞河寫下的第一部茶葉傳奇。在故鄉台灣,李瑞河當年創辦的天仁茗茶,早已走過半個世紀。


 


當年,李瑞河的祖先從中國福建帶著大葉茶籽到台灣南投種植,此後李家世代做茶。茶叢下長大的李瑞河,17歲那年從辛苦的茶農轉成四處交陪的茶商,一手創建天仁茗茶,並使之成為台灣茶產業第一品牌。


 


70年代,台灣經濟蓬勃,李瑞河也開始跨足其他產業,成立天仁證券。不料,1990年台灣股市崩盤,隨即天仁證券發生財務危機,李瑞河也因此欠下了30億元台幣的鉅額債務。李瑞河散盡家財償債,卻也因此留下美名,熟識多年的老友、前司法院院長林洋港就說:「以前只知道李瑞河是個成功的商人,如今才知道,他還是個有良心的商人。」


 


正因為「有錢大家賺,負債一肩扛」的作風,在他最窮極潦倒的時候,仍有親友願意集資台幣5000萬元,讓他有東山再起的機會。但任誰都沒料到,年屆花甲的李瑞河不但真的谷底翻身,14年後甚至還「收回失土」,買回了台灣天仁26%的股份。


 


事實上,如今天福的規模連李瑞河自己都意想不到。40年的台灣經驗,讓他在茶產業的產、製、銷等各方面都駕輕就熟,「我有信心能成功複製台灣經驗,但是沒想到成績會這麼好,」他說。


 


李瑞河的成功或許有些令人意外,但卻不是僥倖。他自己分析,在中國投資必須具備「四本」──本業、本尊、本錢、本事。李瑞河不但四本兼具,在他身上還多了一份「臥薪嚐膽」的刻苦精神。


他花了2年時間深入探訪中國各茶區,選定了祖籍地漳州漳浦作為根據地後,便有如過河卒子般,義無反顧地投入他「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人生最後一役。


 


「月亮當太陽,下雨當沖涼」,這是李瑞河的名言。14年來,李瑞河為了「拚面子」,過著「爭分奪秒」、沒有休閒娛樂的生活。「總裁經常不知道今天是星期幾,」擔任總裁特助兩年、一樣過著沒有假日生活的沈富靖說,李瑞河一年365天不間斷地打拚,從不知「放假」為何物。


 


 


複製台灣經驗


天福自營茶區有限,多屬觀光、示範性質,茶莊販售的茶葉,多半還是採取契作或收購模式。天福所收購的每一種茶都要經過李瑞河親自品嚐定價,因此,「品茶」便成為李瑞河最重要的工作。


 


李瑞河堪稱是天賦異稟的一代茶人,不僅茶種、茶區、海拔高度都能精確掌握,就連溫度、空氣中的濕度也都能敏銳感應。「我品茶 時 小姐不可以靠近,」李瑞河怕小姐身上的脂粉、香水味道影響了他的嗅覺。


 


李瑞河的生意頭腦是天福成功的關鍵。由於早年天仁在台灣苗栗頭份省道旁設休息站、門市及餐廳的成功經驗,讓李瑞河看好近年中國不斷修建完工的高速公路,更史無前例地,以私營公司的名義在廈汕高速公路及四川的成東高速公路,各簽下一個休息站服務區。


 


不同於其他由中國政府經營的制式休息站,天福服務區不僅有茶莊門市、餐廳、寬敞乾淨的洗手間,而且創下免費提供衛生紙、車輛用水,甚至還免費奉茶的首例。因此,每逢假日,天福休息站的服務區總是擠得水洩不通,比購物廣場還「紅火」。


 


而座落在漳浦盤陀工業區梁山山麓的「茶博物院」,則是天福為發展、延續茶文化,建立企業形象的投資。


 


「一開始我也持懷疑的眼光,」總經理林伯琪表示,很多大陸人不理解,台資企業為什麼要一年虧損二百六十幾萬人民幣(約新台幣一千萬元),做原本中國政府應該做的工作?但慢慢的,林伯琪發現,茶博物院對天福的企業形象有很大的助益,天福在中國茶界「龍頭老大」的地位也因此更加穩固。2006年一月,天福獲選為「中國馳名商標」,在501家馳名商標中,是唯一的茶行。


天福為兩岸茶業所做的創新之舉中,「新茶文化」的確立,無疑是影響最深也最廣的。


 


不論是在北京最繁華的王府井大街,或者是上海著名的淮海路、鄰近上海灘的南京東路步行街上,都可見到天福茗茶光亮、醒目的店面。走進店裡,穿著亮麗制服的服務人員會立即問候:「歡迎光臨!」隨即在30秒之內奉上一杯熱茶。


 


天福這一套現代化飲茶模式,不僅為業界爭相仿效,甚至還是中國國營事業的學習對象。很多企業來天福學習「服務軟件」和「文明禮貌」。


 


 


迎接茶的世紀


茶被稱為「和平的飲料」,自詡為「和平使者」的李瑞河認為,兩岸茶產業只有和平、合作,才能共創雙贏。19世紀英國人用紅茶佔領了世界;20世紀,美國人又掀起了喝咖啡和可口可樂的熱潮。「21世紀將是誰的世紀?」李瑞河預言,中國茶飲料的盛世即將到來。為此,他已擘劃著未來「台灣天仁接單、大陸天福出貨、佈局全球」的藍圖。


 


「政府應該鼓勵台灣茶人有組織、有計畫的來搶攻中國市場,」李瑞河指出,目前約有8萬名安溪人在中國各地賣茶,安溪鐵觀音在大力宣傳下,市場接受度越來越高。


 


儘管已高齡72歲,李瑞河仍堅持「活一天,就要奮鬥一天」。至今仍大小事一把抓、事必躬親的李瑞河,計畫在5年後退居第二線,「我要回到南投山區養老,坐品群山觀天下,」老人家自信的臉上,此刻多了一份溫柔的笑容。


「托起夕陽變朝陽」,在兩岸茶王李瑞河的用心下,不僅茶產業如此,人生亦復如此。


 


(本文節錄自台灣光華雜誌200612月號)      文.張瓊方 圖.林格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北哥 的頭像
    北哥

    雲普雅韻~~~茶與茶器的小天地!

    北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